矿产供应将如何改变 EV 预测
您是否知道电动汽车需要的矿物质是传统汽车的六倍?
电动汽车是矿产密集型汽车,正在推高对关键电池金属的需求。根据国际能源署 ( IEA ) 的数据,到 2030 年,锂、镍和钴的需求预计将从 10%-20% 增长到80% 以上。
随着世界各国承诺到 2035 年和 2040 年实现全电动化,我们是否有足够的矿产供应来满足电动汽车的需求?
资源的地缘政治集中度、材料质量、采矿业交货时间和环境因素等因素将共同决定我们是否拥有所需的矿物。
让我们来看看关键矿物质是如何受到影响的。
矿物 | 约束条件 |
---|---|
铜 | 目前在产的铜矿接近顶峰,储量枯竭,而老矿山的矿石质量正在下降。
南美和澳大利亚的矿山位于水资源稀缺的地区。 |
镍 | 人们越来越关注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和废物处理有关的问题。
EV 电池的镍质量需要很高(1 级)。全球供应链中的大部分镍都无法用于电动汽车。 |
钴 | 刚果民主共和国和中国约占产量的 70%。
生产的钴中有 90% 是镍和铜的副产品,这使得新的供应受制于这些矿山的开发。 |
稀土元素 | 对加工操作中负面环境证书的担忧。
从采矿到加工和磁铁生产的价值链在地理上集中在中国。 |
锂 | 世界最早可能在 2025 年面临严重的锂短缺。
2010-2019 年间开始运营的锂矿平均需要 16.5 年的时间才能开发。 中国占全球产量的60%,氢氧化锂产量的80%以上。 超过 50% 的锂矿位于缺水地区。 |
回收利用是缓解关键矿物供应的部分解决方案,但要到 2030 年代左右才能满足高水平的需求。
电动汽车供应链
目前,电动汽车电池资源集中在极少数国家。这种集中是供应链分销日益关注的问题。
中国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锂、钴和石墨加工精炼能力,以及四分之三的锂离子电池产能。
欧洲占全球 EV 组装的四分之一以上,但供应链的占比很小,该地区的钴加工份额占整个组合的 20%。
同时,韩国和日本在原材料加工后控制着下游供应链的相当一部分。韩国正极材料产能占全球的15%。日本生产14%的正极材料和11%的负极材料。
美国仅占电动汽车产量的 10% 和电池产能的 7%。
建议的解决方案
为了减少围绕资源需求的挫折,KGP Auto 的新报告建议获取材料供应并将其与更广泛的燃料能源组合相匹配。
在这种情况下,铂族金属 (PGM) 通过协助制造排放更清洁的车辆,继续在汽车行业发挥主导作用。
这些车辆支持氢等更可持续的燃料,通过让电动汽车赶上材料供应来填补净零目标的差距
>>阅读KGP Auto 的动力总成展望报告以了解更多信息。
你也许也喜欢
订阅
Visualized: The EV Mineral Shortage帖子首先出现在Visual Capitalist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