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印度长大,对财富最强烈的联想之一就是舒适。
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很容易获得帮助。一个人越富有,他们似乎就越能负担得起各种帮助。这反过来意味着我看到的富人不需要在家里做任何家务。帮手们负责购物、做饭、跟在孩子后面跑等等。
事情被外包并完成了。
值得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们用来形容家务的词。我们称它们为杂务——杂务的定义是一项不愉快但必要的任务。这意味着等式很简单——我们外包的家务越多越好。
虽然在其他国家,帮助并不那么便宜,但零工经济使我们能够以我们认为不可能的方式外包家务。因此,如果您以舒适为目标,我们可以将上述杂务外包给 Instacart、每周帮助服务等。
自从过去两周佩戴CGM / 连续血糖监测仪以来,我最大的反思就是我越来越喜欢做家务了。吃完饭或吃完零食后,我期待着把家里的事情做好。这种运动确保我摄入的所有葡萄糖都能得到代谢。
我认为这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相似之处。让媒体或互联网占据我们的注意力从未如此舒服。每一项指标都表明人工智能代理只会加速这一过程。
继续延续这种趋势,《机器人总动员》中人类的处境突然变得不那么难以想象。
虽然这有些夸张,但我不确定这是否离我们那么远。每一项有关肥胖和慢性疾病的统计数据都证实了我们久坐的生活方式,这令人警醒。这并不奇怪——我们越是追求舒适,我们的健康结果就越差。
事实证明,我们生来就是为了不舒服而生的。我们生来就适合站立和移动(很多),在家里做事,举起重物,短跑,购买和吃全无糖食物,在温暖或寒冷时外出并吸收热量新鲜的空气,在阳光下醒来,在日落后入睡,并在我们的生活中使用更少的毒素和化学物质。
其中许多事情与我们心中可能拥有的舒适形象背道而驰。
但我们生来就是为了不舒服而生的。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越是接受这一点,从长远来看,我们的生活可能会变得越舒适。
原文: https://alearningaday.blog/2025/01/27/built-for-discomfort/